|
作者序: 一转眼,2010年,我80岁了。环顾四周,我还是个小弟弟,思维敏捷、健步如飞、写得快、想得开、睡得香。不少人问我的“养生之道”,我则答:“不乱吃”加“清净心”。 “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类的头等大事。从人类饮食发展史看,经历了4个阶段。千万年来,先民们是茹毛饮血,什么都吃,吃饱为止,此属“温饱型”。自神农尝百草以后,才知道什么是食,可以充饥;什么是药,可以治病。后来,工农业生产发展了,有了钱就想享福。其实,能适可而止地享点福是好事,高兴事。于是飞禽走兽、山珍海味,虫呀、蛇呀统统上了餐桌,此为“口福型”。福享过了头,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不可一世,直到今日。由于贪得无厌,贪吃,吃出了不少“富贵病”。20世纪30年代,西方科学家分析出了食物中含有7种人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命之为“营养素”,并发现这些物质的“过”与“不及”都可能引起疾病。是一大进步。此时属“营养型”。可惜,西方营养学家只看到食物中的7种营养素,却没有看到每种食物除营养素之外,还含不少极为重要的“非营养素”及其功能。中医药学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知道,每种食物都有寒、热、温、凉,甜、酸、苦、辣、咸、淡和升、降、浮、沉等特性,而且知道可以食为药、防病治病。所以,中国古代早有“食疗”一说。1975年,我明确地提出“中医体质学说”,1977年发表了“体质病理学研究”,1989年又将体质病理学与食疗学结合起来,编写出版了《体质食疗学》,1991年又编写出版了《人体体质学》。钱学森教授说,这“是人体科学的基础学科”,“是个里程碑”,“体质食养也是一种宏观调控”。到此时,人类饮食进入了“体质食养型”。其核心思想是“辨体质,论饮食”,这将是21世纪人类饮食结构改革的方向,这也是人类防病、治病、养生、长寿的一个根本环节。 清净心是治疗“贪、瞋、痴、慢”,“酒、色、财、气”的唯一良药。这是生命科学、人体科学与思维科学的核心问题。我拟另立专论。今天,我当责无旁贷地尽快地将“辨质论治”的正确技艺交给广大临床医生,将“辨质论食”的知识和方法交给广大民众,作为人民对我的养育之恩的回报。本书已经是第六版了,各版内容,均有增减。虽然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但就推广力度而言,仍感力不从心,跟不上利国利民的客观需要。一个深居简出的知识分子,一身书卷气,面对如此喧闹的市场,除了望洋兴叹之外,还能干些什么呢?最近蒙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领导和朋友们见此情景,慷慨表示,愿助一臂之力,愿将推广“体质食养”事业当作一项切切实实的利民善举,并希望由此而移风易俗,改变当今民众中长期流传着的不合理的饮食理念和习惯。务请有识之士仔细想想,然后,群策群力,推而广之,广而告之,让民众走出种种饮食误区,走上健康、长寿、幸福的康庄大道。 六个版本的前言写到如今,颇多感慨,愿写一“偈”,再作说明,以为赠言: 灯红酒绿洋场迷,(1) 沉于食色未晓理,(2) 苦口婆心为说法,(3) 诚愿众生早度己。(4) (1) 上海滩是我国较早对外开放的口岸,也是接受洋文化较早的地方。十里洋场,纸醉金迷,不知曾有多少人失足于此!如今早已步入小康经济社会,广大百姓追求口福无可厚非,但不能贪嘴而失控。可目前,不少人好吃好色,为所欲为,已经失控了!面对种种“富贵病”的日益上升,我很是着急。我认为:21世纪要想保障民众的健康只有依靠传统中国医药学与最先进的生命科学。别无他途。 (2) 迄今为止,人类对自身的饮食与生殖原理尚不甚了了。西方医学仍在“局部定位论”指导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基因、分子而不及其余。自鸦片战争以来,传统中国医学受到了冲击,大多数人至今还没有醒过来,尚需待之以时日。 (3) 自1977年我创体质病理学,1989年创体质食疗学以来,为此苦口婆心地普及群众已30余年,今天出第六版,目的在于引导民众正确认识自己的体质类型,认识常用食物的性能,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一日三餐,从而减少疾病,离苦得乐,而尽享天年。可惜杂音很多,诱惑亦多,所谓的“养生之道”铺天盖地而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以致老百姓无所适从。如何鉴别良莠,只有靠自己的智慧了! 每个人都想健康长寿,这是本能。调整好“食”与“色”是“因”,得到健康长寿是“果”。因果定律是大自然不变的科学规律。从“因”到“果”,必须要有“条件”,没有内外条件,“因”不会变“果”。您能得本书且读懂了,就是内外条件,依此而行就能得到健康。 (4) 《国际歌》里唱道:“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要健康长寿,只有靠自己去切实奉行。仔细想想:生老病死,甜酸苦辣,都是有因有果的,都是每个人“自作自受”的,没有第二个人能代受。所以我常讲:希望全世界60亿人都能知道体质食养法,早知道,早得益;晚知道,晚得益;知道了不坚持,等于不知道。请牢记:只有自己才能度自己呀! 不知君以为善否?请三思。 简为序。 匡调元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09.10.1
|
|